是个什么,我在你心里是个什么样的人怎么回答?

关注 金鼎学社 公众号,免费领取赚钱项目,添加客服微信:qiniu1001  备注:领取项目

#历史开讲#谶语中的“谶”字,最初指秦汉时期巫师、方士编造的,预示吉凶祸福的话。因为谶语往往都很含糊,不把事情明明白白说出来,所以看着都像隐语。

谶语刚出现时,形式比较简单,也就一两句话。举个例子:我们中学的语文课本里,写过秦末陈胜、吴广大泽乡起义前,散布的那句话“大楚兴、陈胜王”,就是一句谶语。当然,这算一句非常明白的谶语了。

看得出来,其实很多谶语,就是某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编造出来的。

几千年前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,广大老百姓文化程度都非常低。因此,为了做到妇孺皆知、普及大众。当时的谶语不但形式简单,有时还配有插图——老百姓不是不认识字吗?我把它画出来,你们不就看懂了吧?这种形式的谶语,也被称作“图谶”。

除了画之外,谶语的发明者为了增强轰动效果,还借用了其他“载体”。

熟悉历史的朋友,可能知道下面的情节:事先弄个一只眼睛的石头人,把谶语刻在后面,再把石头人偷偷埋起来。过几天假装无意中挖出来,然后故作惊恐状,吸引很多人过来看,趁势把谶语传得到处都是。

或者,先把谶语写在布条上,再放进一条鱼的肚子里。某一天假装把这条鱼钓上来,做饭时剖开鱼肚子,再故作惊恐状,把大家叫来看,把谶语传得到处都是,等等等等。

这里面,石头人、鱼就成了谶语的“载体”——没办法,当时普遍文化程度低,老百姓就吃这一套。

此后,谶语逐渐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。什么原因呢?因为统治者、利益集团发现了谶语的好处,就开始利用谶语了。

于是,谶语就不是一句话了,而是慢慢形成了书籍,称作“谶书”、“谶纬”或“纬书”。光武帝刘秀称帝之前,老同学强华送来的《赤伏符》就是一本谶书。

谶书出现的年代没有定论,一般认为在西汉末年。当今社会,要提升一部书的价值,经常会用“经典”、“权威”这两个词。比如:“国学经典”、“儒家经典”、“权威著作”、“某某权威人士推荐”等等,一旦加上这两个词,此书立刻身价倍增,变得高大上起来。

谶语在最初成书阶段,也用了类似的套路——看来咱们老祖宗的智慧,几千年来一直都在传承啊。

为了让谶书摆脱街头小报这个低级身份,当时一些不知名的作者,把他们的谶书作品挂靠在当时的经典、权威著作上——我写的不是没人看吗?站在名著的肩膀上,就容易出名了嘛。

所以,当时西汉的七部经典著作,就是当时的七部经书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和《孝经》,都有多种版本的谶书。

举个例子,就拿当时的权威著作《易经》和《尚书》来说,挂靠《易经》的谶书就有《稽览图》、《乾凿度》、《坤灵图》、《通卦验》、《是类谋》等等;挂靠《尚书》的有《璇玑钤(qián)》、《考灵耀》、《刑德放》、《帝命验》、《运期授》等等。

据记载,这些谶书多是牵强附会,用封建迷信、神仙鬼怪胡乱解释这些经典著作。

诶?有朋友要问了:不对吧?你说的这些书名奇奇怪怪的,怎么我一本都没听说过呀?

问得对。没看过听过倒正常了。您要是看过、听过就真不正常了。因为这些书只是在汉朝时流行过,过后都成了禁书,该烧的烧、该毁的毁,所以,您现在肯定是看不到了。

顺便说一下:现在被奉为儒家经典的《论语》,也曾经被“靠”出很多版本的谶书。但和现在最大的区别是:西汉时期,孔老夫子的言论还不像现在这么受重视,仅仅作为一个普通的思想流派,所以《论语》这本书,当时地位没有那七部经书高。

严格地说,《论语》当时就不在经书的范围,所以挂靠《论语》的谶书,级别也会低一些。不知孔老夫子听到这事后,会有什么样的感想。

别管怎么“靠”吧,您只要知道,它们都是对一些著作的胡乱解释就行了。当然,除了“靠”这些经典著作外,其他杂牌谶书就更多了。

到了王莽新朝东汉,谶语之学在社会中的地位,达到了最高峰。当时你如果不懂谶书,却硬说自己是个文化人,那是要被人笑话的。

现在说可能都没人信:在当时,谶语甚至还能影响国家的决策。也正是因为这样,谶语、谶书造成的误国误民,伤人害命的事情,实在太多了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谶语有个最大的特点,就是内容含糊不清,毕竟是隐语嘛,从来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(可能有些作者都不知道什么意思)。所以,看谶语的人也常被弄的不知几个意思。

往往是,最开始你觉得自己猜对了。但最后发现,事情的结果和你理解的完全不一样。

正当你觉得这句谶语有错,返回来再看时,突然又如梦初醒,拍着大腿感叹道:“哦!人家谶语没错呀!就是那个意思!是我理解错了,还是谶语高!我太笨了!”

说了半天,可能不太好理解,咱举个例子:据说当年秦始皇嬴政,就是误信了一句 “亡秦者,胡也” 的谶语,耗费大量民力财力修建长城,防御北方强大的胡人。

结果千防万防,最后发现:灭亡秦朝的不是胡人,而是刘邦项羽。难道是谶语出错了?

不会!只有人错,谶语“从来不错”。于是,后人解释这条谶语说:“秦始皇的儿子不是叫胡亥吗?秦朝是在胡亥手中灭亡的,所以这条谶语里的‘胡’,不是指胡人,而是指的胡亥!所以是秦始皇理解错了,这条谶语没错呀。”

诶呀呀!真是服了。如果这么个解释法,我也会解释,这条谶语永远都是对的。

比如说:不管什么胡人、秦始皇的儿子,还是刘邦、项羽;也不管秦始皇的儿子叫不叫胡亥,这句谶语都能解释得通。

因为这个“胡”字意思多了,为什么非要解释成“胡人、胡亥”呢?也可以解释成“长胡子的人”嘛。

刘邦和项羽都是男人,应该都有胡子吧?这不就对了?“胡”字就是指的刘邦、项羽,干嘛非让胡亥背锅呀?

退一步讲,不管他叫张三还是李四,只要灭亡秦朝的人长着胡子,这句谶语就没说错。

再退一步说:就算灭亡秦朝的是一个女人、或是一个不长胡子的太监,而且秦二世也不叫胡亥,这句谶语也没有错。因为只要秦二世长着胡子,不管他姓什么,和这句谶语都能对得上——唉!这就叫牵强附会。

那么,这种万能药似的谶语,怎么会被禁了呢?

原因是:谶语兴于统治者,也亡于统治者。

想想也简单:那些利用谶语的统治者们,很快就看明白了——如果再不禁止谶语、谶书这类东西,任其到处流行,自己的皇位早晚也保不住了。

自古以来,皇帝一直都是热门职业,想当皇帝的人什么时候都排着长队。保不齐哪天,某个排队的家伙着急了,不想排了,就会从兜里掏出本谶书,对大家说:“你们过来看看啊,这书上可写着呢,现在这个皇帝不正宗,我才是正宗皇帝”——如果一个皇帝经常遇到这样的事,他还能过正常生活吗?

所以自汉朝以后,基本每个朝代都把谶书列为禁书,而且是大禁特禁。不但把所有和谶语沾边的书都烧了,甚至有的朝代还规定:藏匿不报者死。

于是,谶语这种事物在国家层面被彻底禁绝了。

但正应了一句老话: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”。直到现代,封建迷信这种东西,总会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候,冒出来祸害一下。

如果说两千多年前的谶语和咱们不沾边,大家都没有亲身感受。那么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,我却亲身经历过一个谶语。而且此条谶语确实有点大,对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。

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、九十年代初的事情。本来一切都是很美好的。谁知突然某一天,有个人对我说:“你知道吗?世界到这个世纪末就要灭亡了。”

他还说:“你可别不信啊,这可是古人推算出来的。”

我当时正在上中学,还不知道谶语这个词,第一反应肯定是不相信啊。我想:“这不是瞎说吗?古代科学那么不发达,人们怎么能算出世界什么时候毁灭呢?纯粹瞎说。”

并且,自己也是懂一些科学知识的,我知道:地球已经有几十亿年寿命了,现在也是正值中年。中年的意思,就是还有几十亿年寿命呀?怎么能说毁灭就毁灭呢?就算活不了几十亿年,哪怕就剩几亿年,那离现在也早着呢,怎么突然就毁了呢?

所以,我记得当时还跟那个人辩论了一番,可能还把他说赢了。

正在我洋洋自得,感觉自己是一个反封建迷信斗士的时候,却渐渐发现:身边这样的消息是越来越多。不断听到有人说:这是玛雅人算出来的、这是古印第安人算出来的,还有人说是古代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神仙级人物算出来的。

他们还说,最可能的结果是:到了世纪末,会有一个行星把地球撞了。

听完我还是不太信,这也太玄乎了吧?

但后来,又有人说了:“这可不是迷信,《圣经》里就这么写的。《圣经》里一直就有“末日审判”这个说法,流传好几千年了吧?末日审判当时就有,可不是这几年才写上去的吧?人家当时就知道末日审判,这不就和世界毁灭的说法对上了吗?”

再后来,人们还说出了世界毁灭的各种方式:又不一定是行星撞地球了,还可能是地震、海啸、地壳变动等等等等……

以后,这样的说法越来越多,越传越邪乎。而且,可不只在国内流行,全世界都在议论这件事。

国外还把这事拍成了纪录片,某些宗教人员便趁机劝大家信教,说:“赶快信我们这个教吧,信教的人到时候就能活下来,不信教的人就完了”——现在回想起来,真是个世界级的大谶语。

面对越来越多的“证据”,我这个斗士也没谱了。我曾经花了十几分钟时间,考虑到时候应该怎么应对。但很快就不想了,因为最后发现——确实一点办法也没有。

你想想:那时候地球都没了,你还能有什么办法?

不过那时离世纪末还早,本着“法不责众、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”等想法,我也安心了:反正又不是我一个人,大家都不怕,你怕什么?索性也就不想了,只是心里一直有这么件事。

到了1999年下半年,我已经上班了,这个谶语也达到了高潮。据说国外有的人,已经提前自杀了。

我也开始关注起新闻和天气预报,看看科学家们是不是发现,有行星正朝地球飞过来、有没有异常自然灾害等等。

到年底前几天,虽然科学家们没说什么,但我经常不自觉抬头看看天:是不是有什么黑影飞下来,科学家们没发现?然后再四周张望一下,看看天气有什么突然变化,科学家没测出来……

到了世纪末最后一天,一觉醒来——发现上个世纪就这么过去了,新世纪来了:太阳照样升起,大街上人照样走,风照样刮、水照样流,天气还和过去一样,没什么异常……。

当然,人家科学家还是没说什么。

哎!想想到现在,二十多年都过去了,这个谶语估计也早被人忘了吧。

看来人类和封建迷信的斗争,永远都在路上呀。



游戏试玩赚钱,添加客服微信:709425133  备注:游戏试玩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70942513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004545.com/5277.html